卷炮仗是一项深受幼儿喜爱的传统活动,它巧妙地用集体合作走螺旋线的方式来表现炮仗的外形特点。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常以体育游戏的方式和幼儿共同玩。尽管在“卷”的过程中教师会不停地发出语言提示:“手拉好,一个跟着一个,卷紧一点。”但随着炮仗越卷越大,幼儿的情绪会越来越高涨,螺旋队形也就很容易出现拥挤、碰撞、队形散乱的现象。
分析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只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参与游戏,而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游戏是靠大家的合作来进行的。在设计这个活动时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改变以往体育活动中已经出现的幼儿因不理解螺旋队形而盲目跟从的现象,启发幼儿通过探索先理解螺旋线的原理,在理解螺旋线原理的前提下再学习用动作表现螺旋线。
在这个活动中,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突破了计划中我们预测的困难,在理解螺旋线特征的基础上,幼儿能够逐步完成卷炮仗的动作表现。如果说传统的单一的体育活动或音乐活动只是带给幼儿浅层的感官愉悦的话,那么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却是让幼儿的愉悦带有一定的理性指导成分,即理解了卷炮仗游戏的真正玩法。正是在科学活动中对螺旋线的探索,才使得艺术活动中的卷炮仗游戏玩得更加丰富精彩。在教师的引领下,幼儿围绕螺旋线这个线索,在探究中游戏,在游戏中探究,凸显出科学与艺术、感性与理性结合的魅力。
“快乐的小鼹鼠”是一节大班音乐游戏活动。根据音乐的特点,选用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小鼹鼠”(动画片中)为角色,以快乐的小鼹鼠在森林里的遭遇为主线,根据音乐旋律的性质、结构及音乐节奏,贯穿了从小鼹鼠走走、跑出去跑回来、听见可怕的声音以为来了危险的动物、又高兴的跳起了舞蹈这些相应的故事情节,激发幼儿的浓厚兴趣,并使幼儿大胆想象与创编相应的手指游戏,使他们的身体动作与音乐相匹配。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1.初步感受诙谐、欢快、跳跃的乐曲特点。2.通过手指游戏,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音乐。3.体验音乐带来的想象,感受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从幼儿的表现与发展来看,教学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积极投入到游戏中,根据音乐特点激发幼儿大胆想象和创编动作,体现了发展幼儿自主性、创造性的重要性。
从教师的教学策略来看,首先是体验性策略:本次活动中,在每段音乐出现时,我都引导幼儿调动多种感官主动充分地体验音乐。从倾听到借助动作、语言、记忆唤起等帮助幼儿体验音乐、增强感受。幼儿是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创编和游戏,自主体验、表现了对音乐的审美感受。其次是情境性策略:大班幼儿逻辑思维虽然已经开始萌芽,但主要的思维方式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此活动中通过出示小鼹鼠图片,以小鼹鼠的角色贯穿整个韵律活动。根据音乐特点创设情景,利用情景化的语言引导幼儿感受并熟悉音乐特点,根据音乐性质匹配相应的身体动作。如:小鼹鼠排着队出去玩,以为大灰狼来了,来到草地上悠然自得地舞蹈,最后小鼹鼠快跑回家!最后是角色游戏及角色互换策略: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活泼、可爱的小鼹鼠形象,深受幼儿的喜欢,让他们自己来扮演这一角色,更加激发他们大胆地参与到音乐游戏活动中。从小鼹鼠的小脚到小脚长大了一点到长成大脚,通过角色的表演进行游戏。小鼹鼠在森林里走走走,快快地跑出去又快快地跑回来。结束部分的角色替换,由幼儿替换教师做队长,更是让幼儿意犹未尽。
从活动的效果来看,首先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幼儿对这节音乐游戏兴趣比较浓厚,幼儿自始至终都十分投入。他们能够大胆创编手指游戏中小鼹鼠跑的部位,更加深了对A段音乐的理解,激发了幼儿的自主创编,为完整游戏打下基础。其次,师幼互动、幼幼互动良好。手指游戏及创编身体动作时尝试让幼儿创编脚爬到的部位,教师退出,让幼儿成为引导者带领大家一起做动作,从而加深对音乐旋律的熟悉程度。结束部分教师退出,幼儿领队,虽然不是每一个幼儿都做了一次队长,但是在集体游戏时体验到了音乐游戏的快乐。最后是音乐游戏的规则性。游戏的规则是游戏的本质特征。在音乐游戏中,游戏也具有一定的规则性,游戏规则在活动中表现为游戏的情境性和秩序感,如:小鼹鼠出去玩时要求幼儿轻轻快快的往两边跑出去再跑回来,而不是四散跑开或者前后左右四方向的跑出去再跑回来。多数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都能遵守规则,但个别幼儿还是出现了违反游戏规则的现象,还需要老师的进一步提醒。
情景描述:
我班的主题活动“过年了”开展了将近两周,孩子们对新年里放鞭炮、烟花的兴趣很高,于是我决定组织一次音乐活动“烟花舞”。在幼儿掌握了节奏后,我开始和他们一起创编动作。孩子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彩色纸条拿在手里,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欢快地做着各种放烟花的动作。有的微微张开两手放在身体两侧,飞快地转着圈,动作很优美;有的两手抱肩转起了圈;两手放在下巴处,扮成一朵花慢慢地转了起来……孩子们的创意令我吃惊和欣喜,韵律活动达到了高潮!
教师反思:
《幼儿教育纲要》强调:要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学习活动强调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探索意识,在自主活动基础上,积累和扩展感性经验,培养认知和审美能力。所谓的“自主学习”就是指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创设的教学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独立地获取信息,习得技能,积累经验,发展学习能力的过程。二期课改提倡给孩子创设一种可选择的多元环境,这样才能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热情,设想如果一节音乐活动一统的歌词、节奏,无非是学唱,追求即时效果,更谈不上选择与独立自主的创作。所以在我设计的音乐活动中,我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选择与独立创作的机会。如在上述活动中,我就在如何放烟花上启发引导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律动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动作,而富有新意。我们教学中不难发现有的音乐活动,直到结束还意犹未尽,而有的活动没开始多久,孩子们就兴趣全无了。我想关键不是学习内容的深浅,而是这个内容是否能满足孩子当前需要的;是否是孩子喜欢的,是否经验范围之内。
措施:
1、在选材时,我们尽量要从孩子生活中提取素材。
2、根据孩子的不同需要来创设自主的时间空间等环境。
推荐《石头、剪刀、布》这个活动的设计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且贴近幼儿的生活,对培养孩子们的兴趣有很好的效果。活动中,每个孩子的表现都非常活跃,孩子们的兴趣再次被激起,让他们有了表现的机会,体验了游戏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活动中,当我问到:“孩子们,你们玩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吗?”只听孩子们齐声回答:“玩过拉……”一边和旁边的小朋友玩起了这个游戏。是的,石头、剪刀、布是一种流传较广的民间游戏,孩子们在家的时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曾教他们玩过这个游戏,因此他们听到了这个熟悉的游戏就感到很开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游戏采用猜拳的方法决定胜负,是孩子较喜欢的一种活动。为这一游戏配上流畅的曲调和简单易学的动作,能增添游戏的乐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首先通过让孩子们做律动来掌握节奏,再者,让孩子们学习游戏的歌曲《石头、剪刀、布》来为做游戏打基础。最后,学习游戏的玩法,改变游戏的队形等。通过这样的学习达到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
通过本次音乐游戏活动,所有的孩子们对这个游戏都掌握得很好,几乎所有的幼儿都能够进行独立游戏,只有个别几个能力比较弱的幼儿还不能进行独立游戏,但是也能掌握这个游戏,达到了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最让孩子们觉得开心的是在音乐游戏的时候每个孩子都可以有表现的机会,而且无拘无束,可以尽情地玩,尽情地演。
在活动结束过后,我还自己创编了一个游戏,带孩子们一起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全体孩子一起念:“石头、剪刀、哗啦哗啦布!”当念到布的时候所有孩子和老师一起出拳,教师走到孩子们的面前,一一和他们比出胜负,胜的一方用手型打倒另一方(如:剪刀把布剪一下,石头把剪刀敲掉,布包起石头)如果一样的就轻轻碰一下,做个好朋友。我发现游戏的创新让孩子们都玩得很开心,听到孩子们开心地笑着,念着石头、剪刀、哗啦哗啦布时,我也觉得很高兴。孩子们不会因为游戏的一成不变而失去游戏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