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瑞塔铺镇位于桑植县城东部,距县城10公里,是张桑、桑慈、桑官等公路主干线交汇之地。全镇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辖25个村(居),222个村民小组,5986户,28805人。是红六军团司令部驻地和长征出发地,是桑植县重要的白族聚居地之一,是文化部授牌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是国务院授牌“中国花灯之乡”。近年来,我镇按照打造“工业重镇、经济强镇、文化名镇”的工作目标,积极配合桑植县城东扩战略,提出了城镇建设“西进”思路,不断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镇区面貌不断转变,城镇功能逐渐提升,城镇建设稳步推进,2012年,被确定为湖南省城乡统筹小城镇建设示范乡镇。
一、坚持“三高”,摆好城镇建设的“八阵图”
(一)领导重视,高规格推动。
省委常委许又声部长亲临我镇视察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市委胡伯俊书记曾多次过问和关心,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鼎力支持;赵晓明市长亲自到我镇检查指导,提出了把我镇建设成为张家界市模范镇的要求;胡建国主任、刘越高、向佐谊、李常光副市长和政协副主席刘德湘等领导深入我镇调研,在充分肯定建设成绩的基础上,积极出谋划策,扩大宣传影响。县委、县政府全力支持,将我镇的小城镇建设工作纳入了党代会和人代会的工作报告,召开了现场办公会和小城镇建设推进会,制定了资金扶持和土地收益分配等方面的系列优惠政策。各级领导的重视,为我镇小城镇建设构建了灵活的政策平台,提供了强大的后盾保障。
(二)科学谋变,高标准规划。
一是把好脉。为了实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的目标,我们投入100多万元,聘请市规划设计院规划“把脉”。在《桑植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的基础上,根据地域特色和历史文脉,确定了以白族特色作为我镇城镇建设风格的思路,提出了打造“桑植门户和湘西北民族重镇”的目标及“抓城、强工、带农”的发展战略。
二是开好方。在规划布局上,打破了“一字长蛇阵”的传统理念,按照“一心、两翼、三区、三带、四路”进行组团式布局。一心就是以小城镇建设为中心,实施桑植东城项目,实现城乡统筹战略;两翼就是以鸟儿岭、杨家洛为两翼,实现镇区西进和北扩,实施杨家洛物流园和鸟儿岭降坡工程;三区就是以“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为基础,打造宜居宜业之城。实施华新水泥、边贸民族市场、四横四枞商业街、岭欣佳苑、安置新村、白族街等统建房工程;三带就是以旅游观光带、文化休闲带、农业产业带为依托,促进城镇发展。修建白族文化广场、污水处理厂、垃圾压缩站、中心卫生院、公墓区。实施蓄水景观、沿河风光带、老城区穿衣戴帽、老街改造、集镇供水导管网、油茶基地等项目;四路就是以打造交通枢纽为目标,拉通祥瑞路,改造桑慈路,延升纬一路,新建移民街。
(三)精益求精,高品位建设。
我镇小城镇建设分为“三大步四小步”实施,第一步,完成集镇整体布局,建成集镇道路的“四纵四横”;第二步,在条件成熟时实施鸟儿岭降坡工程,建成小溪三岔口—甘溪24米的街道;第三步,完成老城区集中改造,打造白族特色,与新城区相对应,把我镇建设成为桑植县商贸交易集散中心。
项目实施以来,我们坚持建管并重保质量的原则,合理有序的推进。先后投资1.5亿元,修建了新城区街道4条2200米,统建了白族风情商业街400米,修建岭欣佳苑住宅小区统建房396套,吸纳民间资金1800多万元自建房87套,修建了大桥一座。实施了硬化、亮化、排污、供水等基础工程。小城镇功能日臻完善,设施条件日益改善,基本形成了“四纵四横”的道路框架和“一城三区”的城镇格局。
二、推行“三化”,演好融资渠道的“连环计”。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小城镇建设的融资渠道上,实行“草船借箭”战略,坚持走“社会化、市场化、部门化”来拓宽融资渠道,共投入了资金近1.5亿元,有力地推动了我镇城镇化进程。
(一)借企业之“箭”,推行投入市场化。
通过有效盘活土地资产,做好“引企建镇”文章。我们借鉴外地成功经验,采取主要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的“BT”投资方式,选择资金雄厚的张家界康茜置业公司为投资主体,镇政府从开发的土地收益及争取的相关项目资金来偿还前期基础设施的投入资金。整个小城镇建设用地规模350亩,投资规模4.5亿,其中基础设施投入1.25亿,有效的确保了我镇小城镇建设的快速推进。
(二)借民间之“箭”,推行投入社会化。
通过广泛聚集民间资金,做好“引民建镇”文章。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城镇建设,促使城镇建设投入走上社会化之路,一是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征地,进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激发群众投资建房积极性。二是制订优惠政策,大力推行不限身份、不限户籍、不限资金来源、不限建房面积的“四不限”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全社会广大农民、干部职工和个体私营业主到城区建房置业。从而加大了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市场的消费投入,共吸纳包括周边乡镇在内的农民进城建设投资1800多万元,修建房屋120多套。
(三)借政策之“箭”,推行投入部门化。
通过向上争取资金,做好“项目促镇”文章。紧紧抓住国家发展小城镇建设的战略机遇,加大向上争取的力度,将重点工程项目向省、市、县各级各部门申报,积极争取纳入计划“笼子”。省直12个对口部门每年给我镇小城镇建设资金600万元;市、县各部门给共拔付资金50
0多万元,用于修建政务大厅、幼儿园大楼、政府办公楼和安装集镇排污管网等。目前,有环境综合整治、农贸市场、卫生院住院楼等项目分别被列入了省环保厅、省民委、省卫厅等部门的项目计划。
三、打造“三宜”,出好城镇发展的“三张牌”。
我镇小城镇建设突出了商贸、生态和民族特色,配套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宜业宜居的新城区。
(一)打好“商贸”牌,建“宜商”之城。
我镇交通便利,是桑植县城的前沿阵地,具有得天独厚的的区位优势。我们按照建设商业城镇的要求,计划建设包括广场、汽车站、边贸民族市场、商业街、酒店的新城综合区,积极打造农民务工经商的高效平台。目前长1000米宽24米的经一路和长660米宽18米的纬一路已全面完成路面的硬化,长260米宽18米的经二路和长280米宽18米的纬二路路基及平整工作已全部完成,长60米的大桥已经竣工,同时,启动了农贸市场和气车站的基础工程和以及物流小区的规划建设,边贸商镇的发展态势已初步形成,为我镇的发展吸引了人气,汇聚了商气,增加了财气。
(二)打好“民族”牌,建宜居之城。
我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桑植县白族集居地之一。我们注重白族这一历史文化底蕴,把白族特色作为城镇建设的主基调,计划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具有白族风情的居住小区,实现从“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的转变。具体包括白族风情一条街、岭欣佳园(棚户区改造工程)、华兴水泥项目安置区。目前,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的白族风情商业街统建房已基本完成,整个建筑彰显民族风格,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飞檐串角和粉墙画壁。同时,建筑面积达3.96万平方米的岭欣佳苑主体工程即将完工,华兴水泥项目安置区已完成三通一平基础工作。
(三)打好“旅游”牌,建宜游之城。
我镇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和绿色的家园,境内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因此,在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同时,我们根据镇区依山傍水的自然条件,把洪砂溪规划为绿色屏障,把横穿镇中的河流规划为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滨河景观区。高标准规划修建红六军司令部旧址、白族文化广场、蓄水景观、沿河风光带等。同时,配套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全面改善集镇环境。目前,修建了河堤1000米,实施了集镇垃圾治理工程和排污管道铺设工程,基本实现了水、电、路、通讯、宽带网、数字电视、排污等七通一平的基础,启动了新城区的亮化、绿化工程。力争用3至5年时间,将我镇打造成为一个环境优美,极富自然和人文特色的山水园林城镇。
四、强化“三业”,唱好农民进城的“双簧戏”
为了力戒农民进城的“空城计”,让小城镇真正变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平台”, 我们在合理布局城镇功能的同时,重点围绕“三业”强力推进产业发展,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1200多个,吸纳了农村劳力3000多人。
(一)筑巢引风,吸引外商投资兴业发展工业。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瑞塔铺城镇面貌的改观,整体品位的提升以及优惠政策的出台,为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经济创造了优良环境,吸引了投资目光,促进了项目的引进和落地。华新水泥、湘铁、桑瑞铁矿等企业纷纷“安营扎寨”,共投资近6个亿。镇内的传统企业杨旗山煤矿、分水岭煤矿和天子公司等主导企业健康发展。民营企业蓬勃兴起,目前已达57家。全镇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3.5亿元,实现工业税收1200万元,对财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二)挖渠放水,吸引农民“洗脚上岸”发展商业。
为了吸引农民进城创业,促进集镇人气,我们在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降低城镇准入门槛,鼓励农民进入城镇生活、生产。一是降低土地购置门槛,鼓励相对富裕的农民修建住房和商铺;二是提供经商环境,把商贸体系建设作为聚集资金、吸纳人流、物流、产业的“蓄水池”,三是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购房和开店经商。通过一系列“挖渠放水”的措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洗脚上岸”进城创业,集镇居民由7000多人增加到1.2万人。目前,经一路街旁白族风格的自建房达到了87套,商业街的108个门面已全部销售一空,新增大型超市4个,高档酒店3家,新增工商业网点200余户,呈现出了百业齐兴的局面。
(三)因地置宜,引导农民调整结构发展农业。
我们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坚持走小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相合的道路,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支柱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一是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建立了定家峪、甘溪、东旺坪、新村坪3000亩油茶基地,初步形成“一基两带”的油茶支柱产业新格局;二是发展蔬菜产业,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初步形成以杨家洛、甘溪、火盆峪为辐射带动的蔬菜产业链,建立了油菜、水稻丰产示范片2个。三是发展畜牧产业。依托港越公司的辐射带动,抓大户,发展专业户,全镇发展养牛大户12个,养猪大户30户,养羊大户20户,特种养殖大户2户。
各位领导,我镇的小城镇建设刚刚起步,在高速推进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拆迁难度较大。我们现行的拆迁补偿政策依据是张家界市2007年34号令文件。由于时差较大,物价和工价全部上涨,农民抵触情绪较大,给拆迁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二是小城镇建设的配套政策不够完善,专项资金投入较少,严重制约着城镇的发展和功能的提高。三是小城镇管理功能受制约,城管队伍的非专业化、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管理设施和经费的的严重短缺,都给城镇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各位领导,为了更好更快的推进我镇的小城镇建设,借此机会,我们请求支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请求县政府出台小城镇建设的优惠政策:减免土地出让返还的手续费,土地开垦费返还到乡镇,耕地占用税、城镇建设维护税、建安税、营业税等按比例返还给我镇。
(二)请求发改局、交通局、建设局、国土局、公路局、规划局,对鸟儿岭降坡工程和祥瑞路予以立项和开工,并尽快启动桑慈公路的改造工程。
(三)请求水利局支持我镇的蓄水景观和沿河风光带工程申报立项。
(四)请求商务局支持我镇农贸市场的申报立项。
(五)请求建设局支持我镇污水处理厂的申报立项。
(六)请求环保局支持我镇垃圾压缩站的申报立项,并解决环保车一台。
(七)请求交通局支持我镇二级车站的申报立项。
(八)请求发改局、民政局支我镇老城区穿衣戴帽和易地搬迁工程以及修建公墓区申报立项。
(九)请求民族事务局加强与省民委对接,将我镇的市场纳为民族边贸市场。
(十)请求卫生局支持我镇中心卫生院的建设,打造桑植县第二人民医院。
(十一)请求移民局支持安置新村的移民街道建设。
(十二)请求财政局每年安排小城镇建设资金50万元。
(十三)请求交通局将康莤桥的渡改桥工程立项。
(十四)请求公路局拔小官线改线资金。
(十五)请求林业局支持小城镇绿化资金30万元。
(十六)请求工业园区支持我镇老街道改造资金50万元。
(十七)请求文广新局、电视台支持解决数字电视终端设备和文化音响设备。
(十八)请求城建局支持清洁车1台、洒水车1台。
(十九)请求城管局支持成立瑞塔铺城管中队,授牌授权。
(二十)请求人社会局给我镇新增20个公益性岗位,以加强小城镇的管理。
(二十一)请求公安局和安监局加大对我镇的砂场管理力度。
(二十二)请求公安局加大队伍建设,增加警力,将我镇派出所建设成乡镇一级所。
(二十三)请求规划局协助我镇做好镇域规划和集镇控制性规划。
各位领导,以上是我镇的小城镇建设的几点做法及建议请求,真诚的希望各位领导对我镇的城镇建设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完善思路、明晰路径、推进工作。也希望各位领导多来瑞塔铺,更好的了解瑞塔铺,推广瑞塔铺,鼓励更多有志之士参与到瑞塔铺的开发和建设中。我们将会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强化措施,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篇二:小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永福镇位于沐川县西南部,五指山北麓,素有沐川县“南大门”之称,与屏山县龙华、中都镇和本县建和、幸福、底堡三乡接壤,距县城21公里,国道213线和省道“沐屏”公路横穿全境,区位优势明显。镇内最高海拔1794米,最低海拔444米,幅员面积126.55平方公里,辖11个村104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现有耕地6808亩,其中田4474亩,土2334亩,拥有林竹面积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5%。全镇人口总户数5584户17463人,镇内有旅游圣地“沐川竹海”,四川永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和裕源公司等县属重点企业,曾先后创建成为全国林业百佳乡镇、省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镇、省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省级环境优美示范镇,2011年列入乌蒙山连片扶贫开发乡镇。
近几年来,我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端正村镇建设指导思想,把城镇、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摆上镇党委政府的主要议事日程,围绕“龙头带镇、林业兴镇、基础强镇”的经济发展思路,把握重点,攻克难点,使小城镇建设顺利推进。目前,我镇场镇及村庄改造规划完善,公共设施齐备,市容整洁,环境明显改观,小城镇、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永福镇形象大幅提升。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夯实小城镇建设基础
在小城镇的建设中,我镇立足当地特色和区位优势,切实抓好小城镇的总体规划,为小城镇建设管理提供保障。
城镇规划是建设和管理的蓝图和依据。为此,镇党委政府立足当地实际和特色,紧紧围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服务经济、改善生态环境三个方面目标和任务,编制《永福镇集镇建设总体规划》(简称总体规划),专门成立小城镇规划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完善,在原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永福小城镇规划进行修编,深入抓好控制性的详细规划并付诸实施。有了规划的指导和控制,在开发建设境内镇村道路、商住小区、综合市场和休闲文化广场,改造镇驻地旧街、卫生院、学校,修建公共设施等多项工程时少走了弯路,提高了小城镇建设水平。
二、以提升小城镇承载能力为目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为不断提升小城镇德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镇党委、政府结合镇情,制定《永福镇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快实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一)场镇改造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投资180万元建成占地4亩的健全农贸市场,解决了健全街道长期存在的以路代市的问题,切实消除国道213线健全场镇段道路安全隐患,规范了贸易秩序,改变了健全场镇面貌,进一步提高了场镇集聚功能。二是改造永福镇综合市场,建设PVC棚架的规范市场,解决了农贸市场不规范、功能不全问题;三是在永福和健全农贸市场内各新建成1所标准化公共厕所;四是新建永福屠宰场,解决了场地窄小、房屋破旧的问题;五是整治街道路面,投资110多万元对永丰园至林竹协会900米的街面全部重新硬化;六是投资2万余元对主要街道边沟实施盖板处理;七是实施美化、亮化工程,投资1万余元栽植行道树300多株,集镇绿化面达100%,投资17万余元安装路灯;八是通过招商引资,从沐川县城到永福镇安装天然气管道及其配套设施,使场镇居民用上了天然气,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条件。
(二)公共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建成永福客运站并投入使用;二是建成永福中心校学生宿舍1800平方米;三是完成计划生育服务站改造;四是扩建镇卫生院;五是建成永福镇法庭;六是完成建设沿河滨路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休闲文化广场,满足了群众文化生活需求,解决了原永丰广场活动影响永福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问题。
(三)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自2009年以来,镇政府先后投入100余万实施环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为有效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结合原有基础设施使用状况,特制定增设环卫设施的方案。今年规划投资65万元,新添置果皮箱400个,垃圾桶(钢化玻)40个,垃圾池40个,购置垃圾清运车1辆;投资40万元新建集镇排污管网4千米;投资30万元新建人工湿地池3口100立方米。截止目前,已新增垃圾箱125个,垃圾池5个,建成排污管网2.5千米,3口人工湿地池已完工。
三、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思想,推进小城镇农村建设规划与改造
我镇小城镇建设始终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把小城镇场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改造结合起来,做到“同步伐,同发展”。以乌蒙山连片扶贫开发作为我镇新农村规划建设的主战场,对项目村进行再规划和风貌改造,统一规划,配套建设。经过长期努力,我镇小城镇村庄建设改造正逐步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乌蒙山连片扶贫开发”涉及我镇新桥村、双河村、万寿村、油房村等4个行政村,共47个村民小组,项目总投资700万元。其中,基础设施类项目6个,项目资金457.8548万元;展业发展类项目2个,项目资金144.3402万元;社会事业类项目2个,项目资金97.805万元。
四、狠抓高效能管理,提高小城镇建设的文明程度
我镇是省级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为切实巩固建设成果,提升城镇公共设施及公共环境秩序管理水平,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永福良好形象,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城管工作。
(一)加强管理队伍建设。镇党委政府根据阶段性工作及建立长效机制的需要,先后建立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领导小组,创建文明场镇工作领导小组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成立永福镇城镇管理执法中队,派干部到县城管局学习借鉴成功的管理办法和经验,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会管理、懂法律、讲奉献的城管队伍。经过几年实践,城管中队在公共卫生、公共设施、公共环境秩序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积极推进综合整治。先后制定《永福镇城镇管理规定》、《永福镇田家坝社区场镇综合管理办法》、《永福镇居民行为规范》等,用刚性制度规范城镇管理工作,适时组织开展城镇管理综合整治活动。一是强化公共卫生管理。成立镇区卫生保洁队,街道卫生坚持一日一清扫,全天保洁,垃圾日产日清,每周冲洗农贸市场两次,并形成制度;居住在场镇范围内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商户、居民实行“门前三包”和“院内四自”责任制,签订责任书;严禁向河道、街道等公共场所倾倒垃圾、污水或其他污物。二是整治公共环境秩序。规范车辆停放,划定摩托车、面包车停放点,彻底解决车辆乱停乱放的问题;结合农贸市场改造,整顿市场,坚持座商归店、零商归市的原则,划行归市,会同工商部门制定了综合市场示意图,划定摊位,解决乱摆乱放问题;整治违规违章建设的各类棚栏及其他影响整洁美观的建筑物,规范户外广告、标志牌等;做好集镇建设施工的安全防范和达标建设工作。三是做好公共设施管护。出台监督处罚制度,对油路、路灯、广场、风景树、绿地、垃圾箱等公共设施进行有效维护。通过综合整治,一改场镇脏乱差状况,集镇长期保持卫生整洁、秩序良好、社会稳定。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一是组织召开全镇城镇建设与管理动员大会,号召镇内广大商户和居民提高城镇管理意识;二是把管理制度印发到镇内各中小学,让学生学习宣传,把制度带回家;三是印制宣传资料,利用赶场,派出干部,向群众散发,解答群众疑问,共印发资料2万余份;四是张贴标语口号;五是在场镇主要街道悬挂标语“集镇是我家,创建造大家”等口号深入人心。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我镇形成了长期的人人共建美好永福家园的深厚氛围。
五、现阶段小城镇建设中的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一些公共基础设施还不到位,如美化、亮化、供热、公厕、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
二是资金不足是制约小城镇建设的瓶颈。乡镇财力弱、国家项目少、没有小城镇建设减免税费的优惠政策,严重阻碍了小城镇建设发展步伐。
三是小城镇建设不易形成特色。新建楼房样式单一,突出地方历史和文化特色不够,不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四是文化、体育、休闲娱乐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些,暂时无法最大程度的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篇三:小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相公庄镇作为中部乡镇,镇驻地距市区仅5公里,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多年来,我镇突出重点、统筹全局,在大力发展镇域经济的基础上,结合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镇容村貌焕然一新。XX年,顺利通过了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的检查验收,被评为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先进乡镇。主要做法是:
1、科学布局,准确定位,高起点规划小城镇。XX年,我镇聘请省鲁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编制了《相公庄镇总体规划》,规划把全镇的远景定格为镇区面积8.2平方公里、镇区人口4.5万人,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小城镇。在实施过程中,又聘请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具体功能区域和项目进行了控制性规划和指导,严格按照规划开发建设,为城镇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创新机制,多元投入,高标准建设小城镇。城镇建设不仅需要合理的规划,更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创新融资机制,通过“土地生一点、财政挤一点、上级拔一点、向外引一点”的方式,多元化筹措资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小城镇载体功能。先后累计投资XX余万元,完成了桑园大道、相顶路、平安街、山前北路、镇东路、镇西路等道路改造,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全镇道路实现了“村村通”;对镇域内主干道两侧和商住区进行了全面绿化、美化和亮化,实现了“区净、灯亮、地绿”;投资200余万元,对巴漏河相公段进行了河道整治,整砌护堤、种植树木,建成了沿河公园;在平普路、平安街两侧相继建成了样式新颖独特的商住楼,成为全镇商业集中区;通过腾笼换业和土地置换的方式,盘活闲置土地,建成了凤凰台住宅小区,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同时还新建了相公中学,改造了中心小学,扩建了卫生院,成立了镇供水公司,新建了镇敬老院,进一步完善了城镇服务功能。
3、严格规范,提升品位,高效能管理小城镇。成立了小城镇建设管理领导小组,设立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在土地、房屋、规划等方面,严把审批关、建设关、质量关,在源头上杜绝不合理开发,避免恶性循环;在物业管理和环境卫生方面,保证水电暖的正常供应,成立日常保洁队伍,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实行动态管理,落实责任制,有效的促进了城镇管理的稳步有序提升。
4、依托优势,主攻工业,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相公庄镇作为民营企业聚集地,有着得天独厚的传统工业优势。我们立足这一基础优势,坚定不移地突出工业主导地位,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和培植骨干企业,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加快民营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建设了以桑园民营工业园为龙头的“两园六区”工业格局,全镇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0余家,且分布于各个经济网点,成为小区域内带动一方发展的经济引擎。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几年来共引进各类企业项目46个,新增企业项目财税贡献率逐年递增,现已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三是着力培植发展骨干企业。通过广泛吸纳民间资本,扩大企业规模,加大技改力度,着力培育扶持了一批本土成长型企业公司,现已初步建立起了
机械锻造、颜料化工、包装印刷和石料开发四大主导产业链条,为带动城镇化夯实了经济基础。小城镇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今后,我们的发展思路是:放眼长远,结合实际,稳步推进,在现状建设的基础上,逐步改造旧区,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创造条件,开发建设新区,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小城镇。
1、以路为媒,构建城镇建设新框架。以绣江路改造和东外环延伸、新北外环规划建设为契机,积极协调,加快实施,着力解决镇域内道路尽端式交通瓶颈问题:平安街向南延伸至济青路、向北延伸至东靖路,彻底实现市区、镇区和北部山区的全线贯通;沿河南路和东靖路向西延伸至绣江路,实现镇域内三条横向主干道与绣江路的整体并网。在此基础上,巩固完善现有老镇区,实施镇区“西扩南进”,建设以东外环为轴线的东部新
区;以北外环和平安街北沿为依托的北部新区;以亭子、七郎社区为中心的西部新区;以睦里社区为接点的南部新区。通过镇区的扩张整合,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聚效应,逐步实现与市区的整体对接融合。
2、以人为本,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随着城镇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城镇的服务功能也将更加全面,这就需要有更多的劳动力充实到里面。工业、商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势必会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阵地。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我们将以村为单位及时掌握各村剩余劳动力的第一手资料,建立剩余劳动力资源库,结合镇内民营企业较多的优势,为企业和剩余劳动力牵线搭桥,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并以企业为载体,分期分批举办技术培训班,提高农民实用技能。同时,对进城镇购房、经商的农民简
化办事手续,提供优质服务,加快农民进城。
3、工业强镇,筑牢城镇化建设经济基础。继续实施“工业强镇”战略,突出锻打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通过产业集中和区域整合,把小型企业聚集起来;通过规模扩张和技术革新,把规模企业做大做强;通过改善环境和加强服务,把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和大项目引进来。在重
点巩固好桑园民营工业园的基础上,在绣江路东侧、平普路南侧规划建设一处新型产业园区,重点安置一批科技含量高、无污染的新型企业项目;在蔡庄民营工业区的基础上,向西规划建设一处锻打工业园,打响“铁匠之乡”的地方品牌。通过规划建设,使全镇形成民营工业“三足鼎立”的园区格局。通过发展工业,大幅度提高财政贡献能力,使我们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功能配套,形成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发展的良性循环。
4、商业兴镇,助推城镇化建设发展进程。小城镇作为公共产品集中、农村群众生活消费的主要场所,其承载能力直观表现在它的商业繁荣程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气”是否旺盛。我们下一步将继续发展“沿路商业”,在平普路、镇西路等主干道两侧兴建商住楼,同时在镇驻地西南侧规划新建一处新的商业居住区,按照市场经济规则,鼓励引导更多农村群众进镇落户、建店经商,从而走“以商带住、以住促商、以商住聚人气”的路子。另外,结合新农村建设,鼓励镇驻地村和周边村,按照“紧凑、合理、适用、安全”和节约用地的原则,兴建农民公寓楼,按照社区化管理模式,逐步改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以优美的生活环境、舒适的居住条件、和谐的社会氛围,让群众切身感受到现代化生活的气息,把相公建成经济繁荣、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秩序优良的“乡村都市”。
篇四:小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我们XX镇是宿豫的古镇、重镇之一,全镇共辖14个村、3个居委会、173个村民小组、5.7万社会人口,镇域面积59平方公里,镇区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由于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区位优势,XX的小城镇2000年曾被批准为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2004年又被建设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镇。近年来,特别是去年11月以来,镇党委、镇政府新班子调整后,在市、区两级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把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市、区两级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抓手,以健全组织作保障,以加大投入为关键,以建管并重为措施,在镇财政十分艰难的情况下,挖掘内力、吸引外力,大举全镇之力,艰苦创业,穷干苦干拼命干,全力实施“四加一”工程。目前,有关各项工作,重点突出,整体推进,其中,小城镇新一期规划修编正在筹备,居住小区紧张施工,商业街综合配套,农贸市场陆续规范,民营工业园区建设水平整体提高,整个镇区美化、净化、亮化,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我们提出了“人民城镇人民建,人民城镇人民管,建好城镇为人民”为理念,在今年镇区绿化工作中,村村出力,个个使劲,打树塘,栽树苗,人人义务植树,在镇区几条道路植树3000多株,取得了良好的美化效果。此外,我们调动全镇各机关学校走向镇区打扫卫生、清理垃圾,社会反映非常之好。下面,就把有关情况简要的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
一、精心设计镇区一张总体规划图
2000年由省建设厅村镇建设服务中心规划设计,规划期限为2000年至2020年,近期规划期限为1999年至2005年,远期规划为2006年至2020年,远景展望为2021年至2050年;镇区规划面积为3.6平方公里,远景规划控制面积7平方公里,人口规模为近期1.9万人,远期为2.8万人,镇区路网规划呈“六横十纵”的格局:
六横(自北向南):北环路、富民大街、
瑞塔铺镇位于桑植县城东部,距县城10公里,是张桑、桑慈、桑官等公路主干线交汇之地。全镇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辖25个村(居),222个村民小组,5986户,28805人。是红六军团司令部驻地和长征出发地,是桑植县重要的白族聚居地之一,是文化部授牌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是国务院授牌“中国花灯之乡”。近年来,我镇按照打造“工业重镇、经济强镇、文化名镇”的工作目标,积极配合桑植县城东扩战略,提出了城镇建设“西进”思路,不断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镇区面貌不断转变,城镇功能逐渐提升,城镇建设稳步推进,2012年,被确定为湖南省城乡统筹小城镇建设示范乡镇。
一、坚持“三高”,摆好城镇建设的“八阵图”
(一)领导重视,高规格推动。
省委常委许又声部长亲临我镇视察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市委胡伯俊书记曾多次过问和关心,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鼎力支持;赵晓明市长亲自到我镇检查指导,提出了把我镇建设成为张家界市模范镇的要求;胡建国主任、刘越高、向佐谊、李常光副市长和政协副主席刘德湘等领导深入我镇调研,在充分肯定建设成绩的基础上,积极出谋划策,扩大宣传影响。县委、县政府全力支持,将我镇的小城镇建设工作纳入了党代会和人代会的工作报告,召开了现场办公会和小城镇建设推进会,制定了资金扶持和土地收益分配等方面的系列优惠政策。各级领导的重视,为我镇小城镇建设构建了灵活的政策平台,提供了强大的后盾保障。
(二)科学谋变,高标准规划。
一是把好脉。为了实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的目标,我们投入100多万元,聘请市规划设计院规划“把脉”。在《桑植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的基础上,根据地域特色和历史文脉,确定了以白族特色作为我镇城镇建设风格的思路,提出了打造“桑植门户和湘西北民族重镇”的目标及“抓城、强工、带农”的发展战略。
二是开好方。在规划布局上,打破了“一字长蛇阵”的传统理念,按照“一心、两翼、三区、三带、四路”进行组团式布局。一心就是以小城镇建设为中心,实施桑植东城项目,实现城乡统筹战略;两翼就是以鸟儿岭、杨家洛为两翼,实现镇区西进和北扩,实施杨家洛物流园和鸟儿岭降坡工程;三区就是以“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为基础,打造宜居宜业之城。实施华新水泥、边贸民族市场、四横四枞商业街、岭欣佳苑、安置新村、白族街等统建房工程;三带就是以旅游观光带、文化休闲带、农业产业带为依托,促进城镇发展。修建白族文化广场、污水处理厂、垃圾压缩站、中心卫生院、公墓区。实施蓄水景观、沿河风光带、老城区穿衣戴帽、老街改造、集镇供水导管网、油茶基地等项目;四路就是以打造交通枢纽为目标,拉通祥瑞路,改造桑慈路,延升纬一路,新建移民街。
(三)精益求精,高品位建设。
我镇小城镇建设分为“三大步四小步”实施,第一步,完成集镇整体布局,建成集镇道路的“四纵四横”;第二步,在条件成熟时实施鸟儿岭降坡工程,建成小溪三岔口—甘溪24米的街道;第三步,完成老城区集中改造,打造白族特色,与新城区相对应,把我镇建设成为桑植县商贸交易集散中心。
项目实施以来,我们坚持建管并重保质量的原则,合理有序的推进。先后投资1.5亿元,修建了新城区街道4条2200米,统建了白族风情商业街400米,修建岭欣佳苑住宅小区统建房396套,吸纳民间资金1800多万元自建房87套,修建了大桥一座。实施了硬化、亮化、排污、供水等基础工程。小城镇功能日臻完善,设施条件日益改善,基本形成了“四纵四横”的道路框架和“一城三区”的城镇格局。
二、推行“三化”,演好融资渠道的“连环计”。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小城镇建设的融资渠道上,实行“草船借箭”战略,坚持走“社会化、市场化、部门化”来拓宽融资渠道,共投入了资金近1.5亿元,有力地推动了我镇城镇化进程。
(一)借企业之“箭”,推行投入市场化。
通过有效盘活土地资产,做好“引企建镇”文章。我们借鉴外地成功经验,采取主要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的“BT”投资方式,选择资金雄厚的张家界康茜置业公司为投资主体,镇政府从开发的土地收益及争取的相关项目资金来偿还前期基础设施的投入资金。整个小城镇建设用地规模350亩,投资规模4.5亿,其中基础设施投入1.25亿,有效的确保了我镇小城镇建设的快速推进。
(二)借民间之“箭”,推行投入社会化。
通过广泛聚集民间资金,做好“引民建镇”文章。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城镇建设,促使城镇建设投入走上社会化之路,一是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征地,进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激发群众投资建房积极性。二是制订优惠政策,大力推行不限身份、不限户籍、不限资金来源、不限建房面积的“四不限”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全社会广大农民、干部职工和个体私营业主到城区建房置业。从而加大了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市场的消费投入,共吸纳包括周边乡镇在内的农民进城建设投资1800多万元,修建房屋120多套。
(三)借政策之“箭”,推行投入部门化。
通过向上争取资金,做好“项目促镇”文章。紧紧抓住国家发展小城镇建设的战略机遇,加大向上争取的力度,将重点工程项目向省、市、县各级各部门申报,积极争取纳入计划“笼子”。省直12个对口部门每年给我镇小城镇建设资金600万元;市、县各部门给共拔付资金50
0多万元,用于修建政务大厅、幼儿园大楼、政府办公楼和安装集镇排污管网等。目前,有环境综合整治、农贸市场、卫生院住院楼等项目分别被列入了省环保厅、省民委、省卫厅等部门的项目计划。
三、打造“三宜”,出好城镇发展的“三张牌”。
我镇小城镇建设突出了商贸、生态和民族特色,配套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宜业宜居的新城区。
(一)打好“商贸”牌,建“宜商”之城。
我镇交通便利,是桑植县城的前沿阵地,具有得天独厚的的区位优势。我们按照建设商业城镇的要求,计划建设包括广场、汽车站、边贸民族市场、商业街、酒店的新城综合区,积极打造农民务工经商的高效平台。目前长1000米宽24米的经一路和长660米宽18米的纬一路已全面完成路面的硬化,长260米宽18米的经二路和长280米宽18米的纬二路路基及平整工作已全部完成,长60米的大桥已经竣工,同时,启动了农贸市场和气车站的基础工程和以及物流小区的规划建设,边贸商镇的发展态势已初步形成,为我镇的发展吸引了人气,汇聚了商气,增加了财气。
(二)打好“民族”牌,建宜居之城。
我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桑植县白族集居地之一。我们注重白族这一历史文化底蕴,把白族特色作为城镇建设的主基调,计划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具有白族风情的居住小区,实现从“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的转变。具体包括白族风情一条街、岭欣佳园(棚户区改造工程)、华兴水泥项目安置区。目前,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的白族风情商业街统建房已基本完成,整个建筑彰显民族风格,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飞檐串角和粉墙画壁。同时,建筑面积达3.96万平方米的岭欣佳苑主体工程即将完工,华兴水泥项目安置区已完成三通一平基础工作。
(三)打好“旅游”牌,建宜游之城。
我镇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和绿色的家园,境内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因此,在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同时,我们根据镇区依山傍水的自然条件,把洪砂溪规划为绿色屏障,把横穿镇中的河流规划为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滨河景观区。高标准规划修建红六军司令部旧址、白族文化广场、蓄水景观、沿河风光带等。同时,配套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全面改善集镇环境。目前,修建了河堤1000米,实施了集镇垃圾治理工程和排污管道铺设工程,基本实现了水、电、路、通讯、宽带网、数字电视、排污等七通一平的基础,启动了新城区的亮化、绿化工程。力争用3至5年时间,将我镇打造成为一个环境优美,极富自然和人文特色的山水园林城镇。
四、强化“三业”,唱好农民进城的“双簧戏”
为了力戒农民进城的“空城计”,让小城镇真正变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平台”, 我们在合理布局城镇功能的同时,重点围绕“三业”强力推进产业发展,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1200多个,吸纳了农村劳力3000多人。
(一)筑巢引风,吸引外商投资兴业发展工业。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瑞塔铺城镇面貌的改观,整体品位的提升以及优惠政策的出台,为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经济创造了优良环境,吸引了投资目光,促进了项目的引进和落地。华新水泥、湘铁、桑瑞铁矿等企业纷纷“安营扎寨”,共投资近6个亿。镇内的传统企业杨旗山煤矿、分水岭煤矿和天子公司等主导企业健康发展。民营企业蓬勃兴起,目前已达57家。全镇2011年工业总产值达3.5亿元,实现工业税收1200万元,对财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二)挖渠放水,吸引农民“洗脚上岸”发展商业。
为了吸引农民进城创业,促进集镇人气,我们在抓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降低城镇准入门槛,鼓励农民进入城镇生活、生产。一是降低土地购置门槛,鼓励相对富裕的农民修建住房和商铺;二是提供经商环境,把商贸体系建设作为聚集资金、吸纳人流、物流、产业的“蓄水池”,三是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农民购房和开店经商。通过一系列“挖渠放水”的措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洗脚上岸”进城创业,集镇居民由7000多人增加到1.2万人。目前,经一路街旁白族风格的自建房达到了87套,商业街的108个门面已全部销售一空,新增大型超市4个,高档酒店3家,新增工商业网点200余户,呈现出了百业齐兴的局面。
(三)因地置宜,引导农民调整结构发展农业。
我们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坚持走小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相合的道路,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支柱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一是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建立了定家峪、甘溪、东旺坪、新村坪3000亩油茶基地,初步形成“一基两带”的油茶支柱产业新格局;二是发展蔬菜产业,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初步形成以杨家洛、甘溪、火盆峪为辐射带动的蔬菜产业链,建立了油菜、水稻丰产示范片2个。三是发展畜牧产业。依托港越公司的辐射带动,抓大户,发展专业户,全镇发展养牛大户12个,养猪大户30户,养羊大户20户,特种养殖大户2户。
各位领导,我镇的小城镇建设刚刚起步,在高速推进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拆迁难度较大。我们现行的拆迁补偿政策依据是张家界市2007年34号令文件。由于时差较大,物价和工价全部上涨,农民抵触情绪较大,给拆迁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二是小城镇建设的配套政策不够完善,专项资金投入较少,严重制约着城镇的发展和功能的提高。三是小城镇管理功能受制约,城管队伍的非专业化、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管理设施和经费的的严重短缺,都给城镇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各位领导,为了更好更快的推进我镇的小城镇建设,借此机会,我们请求支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请求县政府出台小城镇建设的优惠政策:减免土地出让返还的手续费,土地开垦费返还到乡镇,耕地占用税、城镇建设维护税、建安税、营业税等按比例返还给我镇。
(二)请求发改局、交通局、建设局、国土局、公路局、规划局,对鸟儿岭降坡工程和祥瑞路予以立项和开工,并尽快启动桑慈公路的改造工程。
(三)请求水利局支持我镇的蓄水景观和沿河风光带工程申报立项。
(四)请求商务局支持我镇农贸市场的申报立项。
(五)请求建设局支持我镇污水处理厂的申报立项。
(六)请求环保局支持我镇垃圾压缩站的申报立项,并解决环保车一台。
(七)请求交通局支持我镇二级车站的申报立项。
(八)请求发改局、民政局支我镇老城区穿衣戴帽和易地搬迁工程以及修建公墓区申报立项。
(九)请求民族事务局加强与省民委对接,将我镇的市场纳为民族边贸市场。
(十)请求卫生局支持我镇中心卫生院的建设,打造桑植县第二人民医院。
(十一)请求移民局支持安置新村的移民街道建设。
(十二)请求财政局每年安排小城镇建设资金50万元。
(十三)请求交通局将康莤桥的渡改桥工程立项。
(十四)请求公路局拔小官线改线资金。
(十五)请求林业局支持小城镇绿化资金30万元。
(十六)请求工业园区支持我镇老街道改造资金50万元。
(十七)请求文广新局、电视台支持解决数字电视终端设备和文化音响设备。
(十八)请求城建局支持清洁车1台、洒水车1台。
(十九)请求城管局支持成立瑞塔铺城管中队,授牌授权。
(二十)请求人社会局给我镇新增20个公益性岗位,以加强小城镇的管理。
(二十一)请求公安局和安监局加大对我镇的砂场管理力度。
(二十二)请求公安局加大队伍建设,增加警力,将我镇派出所建设成乡镇一级所。
(二十三)请求规划局协助我镇做好镇域规划和集镇控制性规划。
各位领导,以上是我镇的小城镇建设的几点做法及建议请求,真诚的希望各位领导对我镇的城镇建设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完善思路、明晰路径、推进工作。也希望各位领导多来瑞塔铺,更好的了解瑞塔铺,推广瑞塔铺,鼓励更多有志之士参与到瑞塔铺的开发和建设中。我们将会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强化措施,加大力度,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篇二:小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永福镇位于沐川县西南部,五指山北麓,素有沐川县“南大门”之称,与屏山县龙华、中都镇和本县建和、幸福、底堡三乡接壤,距县城21公里,国道213线和省道“沐屏”公路横穿全境,区位优势明显。镇内最高海拔1794米,最低海拔444米,幅员面积126.55平方公里,辖11个村104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现有耕地6808亩,其中田4474亩,土2334亩,拥有林竹面积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5%。全镇人口总户数5584户17463人,镇内有旅游圣地“沐川竹海”,四川永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和裕源公司等县属重点企业,曾先后创建成为全国林业百佳乡镇、省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镇、省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省级环境优美示范镇,2011年列入乌蒙山连片扶贫开发乡镇。
近几年来,我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端正村镇建设指导思想,把城镇、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摆上镇党委政府的主要议事日程,围绕“龙头带镇、林业兴镇、基础强镇”的经济发展思路,把握重点,攻克难点,使小城镇建设顺利推进。目前,我镇场镇及村庄改造规划完善,公共设施齐备,市容整洁,环境明显改观,小城镇、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永福镇形象大幅提升。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夯实小城镇建设基础
在小城镇的建设中,我镇立足当地特色和区位优势,切实抓好小城镇的总体规划,为小城镇建设管理提供保障。
城镇规划是建设和管理的蓝图和依据。为此,镇党委政府立足当地实际和特色,紧紧围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服务经济、改善生态环境三个方面目标和任务,编制《永福镇集镇建设总体规划》(简称总体规划),专门成立小城镇规划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完善,在原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永福小城镇规划进行修编,深入抓好控制性的详细规划并付诸实施。有了规划的指导和控制,在开发建设境内镇村道路、商住小区、综合市场和休闲文化广场,改造镇驻地旧街、卫生院、学校,修建公共设施等多项工程时少走了弯路,提高了小城镇建设水平。
二、以提升小城镇承载能力为目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为不断提升小城镇德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镇党委、政府结合镇情,制定《永福镇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快实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一)场镇改造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投资180万元建成占地4亩的健全农贸市场,解决了健全街道长期存在的以路代市的问题,切实消除国道213线健全场镇段道路安全隐患,规范了贸易秩序,改变了健全场镇面貌,进一步提高了场镇集聚功能。二是改造永福镇综合市场,建设PVC棚架的规范市场,解决了农贸市场不规范、功能不全问题;三是在永福和健全农贸市场内各新建成1所标准化公共厕所;四是新建永福屠宰场,解决了场地窄小、房屋破旧的问题;五是整治街道路面,投资110多万元对永丰园至林竹协会900米的街面全部重新硬化;六是投资2万余元对主要街道边沟实施盖板处理;七是实施美化、亮化工程,投资1万余元栽植行道树300多株,集镇绿化面达100%,投资17万余元安装路灯;八是通过招商引资,从沐川县城到永福镇安装天然气管道及其配套设施,使场镇居民用上了天然气,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条件。
(二)公共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建成永福客运站并投入使用;二是建成永福中心校学生宿舍1800平方米;三是完成计划生育服务站改造;四是扩建镇卫生院;五是建成永福镇法庭;六是完成建设沿河滨路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休闲文化广场,满足了群众文化生活需求,解决了原永丰广场活动影响永福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问题。
(三)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自2009年以来,镇政府先后投入100余万实施环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为有效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结合原有基础设施使用状况,特制定增设环卫设施的方案。今年规划投资65万元,新添置果皮箱400个,垃圾桶(钢化玻)40个,垃圾池40个,购置垃圾清运车1辆;投资40万元新建集镇排污管网4千米;投资30万元新建人工湿地池3口100立方米。截止目前,已新增垃圾箱125个,垃圾池5个,建成排污管网2.5千米,3口人工湿地池已完工。
三、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思想,推进小城镇农村建设规划与改造
我镇小城镇建设始终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把小城镇场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改造结合起来,做到“同步伐,同发展”。以乌蒙山连片扶贫开发作为我镇新农村规划建设的主战场,对项目村进行再规划和风貌改造,统一规划,配套建设。经过长期努力,我镇小城镇村庄建设改造正逐步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乌蒙山连片扶贫开发”涉及我镇新桥村、双河村、万寿村、油房村等4个行政村,共47个村民小组,项目总投资700万元。其中,基础设施类项目6个,项目资金457.8548万元;展业发展类项目2个,项目资金144.3402万元;社会事业类项目2个,项目资金97.805万元。
四、狠抓高效能管理,提高小城镇建设的文明程度
我镇是省级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为切实巩固建设成果,提升城镇公共设施及公共环境秩序管理水平,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永福良好形象,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城管工作。
(一)加强管理队伍建设。镇党委政府根据阶段性工作及建立长效机制的需要,先后建立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领导小组,创建文明场镇工作领导小组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成立永福镇城镇管理执法中队,派干部到县城管局学习借鉴成功的管理办法和经验,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会管理、懂法律、讲奉献的城管队伍。经过几年实践,城管中队在公共卫生、公共设施、公共环境秩序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积极推进综合整治。先后制定《永福镇城镇管理规定》、《永福镇田家坝社区场镇综合管理办法》、《永福镇居民行为规范》等,用刚性制度规范城镇管理工作,适时组织开展城镇管理综合整治活动。一是强化公共卫生管理。成立镇区卫生保洁队,街道卫生坚持一日一清扫,全天保洁,垃圾日产日清,每周冲洗农贸市场两次,并形成制度;居住在场镇范围内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商户、居民实行“门前三包”和“院内四自”责任制,签订责任书;严禁向河道、街道等公共场所倾倒垃圾、污水或其他污物。二是整治公共环境秩序。规范车辆停放,划定摩托车、面包车停放点,彻底解决车辆乱停乱放的问题;结合农贸市场改造,整顿市场,坚持座商归店、零商归市的原则,划行归市,会同工商部门制定了综合市场示意图,划定摊位,解决乱摆乱放问题;整治违规违章建设的各类棚栏及其他影响整洁美观的建筑物,规范户外广告、标志牌等;做好集镇建设施工的安全防范和达标建设工作。三是做好公共设施管护。出台监督处罚制度,对油路、路灯、广场、风景树、绿地、垃圾箱等公共设施进行有效维护。通过综合整治,一改场镇脏乱差状况,集镇长期保持卫生整洁、秩序良好、社会稳定。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一是组织召开全镇城镇建设与管理动员大会,号召镇内广大商户和居民提高城镇管理意识;二是把管理制度印发到镇内各中小学,让学生学习宣传,把制度带回家;三是印制宣传资料,利用赶场,派出干部,向群众散发,解答群众疑问,共印发资料2万余份;四是张贴标语口号;五是在场镇主要街道悬挂标语“集镇是我家,创建造大家”等口号深入人心。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我镇形成了长期的人人共建美好永福家园的深厚氛围。
五、现阶段小城镇建设中的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一些公共基础设施还不到位,如美化、亮化、供热、公厕、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
二是资金不足是制约小城镇建设的瓶颈。乡镇财力弱、国家项目少、没有小城镇建设减免税费的优惠政策,严重阻碍了小城镇建设发展步伐。
三是小城镇建设不易形成特色。新建楼房样式单一,突出地方历史和文化特色不够,不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四是文化、体育、休闲娱乐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些,暂时无法最大程度的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篇三:小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相公庄镇作为中部乡镇,镇驻地距市区仅5公里,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多年来,我镇突出重点、统筹全局,在大力发展镇域经济的基础上,结合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镇容村貌焕然一新。XX年,顺利通过了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的检查验收,被评为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先进乡镇。主要做法是:
1、科学布局,准确定位,高起点规划小城镇。XX年,我镇聘请省鲁建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编制了《相公庄镇总体规划》,规划把全镇的远景定格为镇区面积8.2平方公里、镇区人口4.5万人,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小城镇。在实施过程中,又聘请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具体功能区域和项目进行了控制性规划和指导,严格按照规划开发建设,为城镇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创新机制,多元投入,高标准建设小城镇。城镇建设不仅需要合理的规划,更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创新融资机制,通过“土地生一点、财政挤一点、上级拔一点、向外引一点”的方式,多元化筹措资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小城镇载体功能。先后累计投资XX余万元,完成了桑园大道、相顶路、平安街、山前北路、镇东路、镇西路等道路改造,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全镇道路实现了“村村通”;对镇域内主干道两侧和商住区进行了全面绿化、美化和亮化,实现了“区净、灯亮、地绿”;投资200余万元,对巴漏河相公段进行了河道整治,整砌护堤、种植树木,建成了沿河公园;在平普路、平安街两侧相继建成了样式新颖独特的商住楼,成为全镇商业集中区;通过腾笼换业和土地置换的方式,盘活闲置土地,建成了凤凰台住宅小区,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同时还新建了相公中学,改造了中心小学,扩建了卫生院,成立了镇供水公司,新建了镇敬老院,进一步完善了城镇服务功能。
3、严格规范,提升品位,高效能管理小城镇。成立了小城镇建设管理领导小组,设立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在土地、房屋、规划等方面,严把审批关、建设关、质量关,在源头上杜绝不合理开发,避免恶性循环;在物业管理和环境卫生方面,保证水电暖的正常供应,成立日常保洁队伍,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实行动态管理,落实责任制,有效的促进了城镇管理的稳步有序提升。
4、依托优势,主攻工业,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相公庄镇作为民营企业聚集地,有着得天独厚的传统工业优势。我们立足这一基础优势,坚定不移地突出工业主导地位,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和培植骨干企业,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加快民营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建设了以桑园民营工业园为龙头的“两园六区”工业格局,全镇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0余家,且分布于各个经济网点,成为小区域内带动一方发展的经济引擎。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几年来共引进各类企业项目46个,新增企业项目财税贡献率逐年递增,现已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三是着力培植发展骨干企业。通过广泛吸纳民间资本,扩大企业规模,加大技改力度,着力培育扶持了一批本土成长型企业公司,现已初步建立起了
机械锻造、颜料化工、包装印刷和石料开发四大主导产业链条,为带动城镇化夯实了经济基础。小城镇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今后,我们的发展思路是:放眼长远,结合实际,稳步推进,在现状建设的基础上,逐步改造旧区,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创造条件,开发建设新区,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小城镇。
1、以路为媒,构建城镇建设新框架。以绣江路改造和东外环延伸、新北外环规划建设为契机,积极协调,加快实施,着力解决镇域内道路尽端式交通瓶颈问题:平安街向南延伸至济青路、向北延伸至东靖路,彻底实现市区、镇区和北部山区的全线贯通;沿河南路和东靖路向西延伸至绣江路,实现镇域内三条横向主干道与绣江路的整体并网。在此基础上,巩固完善现有老镇区,实施镇区“西扩南进”,建设以东外环为轴线的东部新
区;以北外环和平安街北沿为依托的北部新区;以亭子、七郎社区为中心的西部新区;以睦里社区为接点的南部新区。通过镇区的扩张整合,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聚效应,逐步实现与市区的整体对接融合。
2、以人为本,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随着城镇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城镇的服务功能也将更加全面,这就需要有更多的劳动力充实到里面。工业、商业、服务业等二三产业,势必会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阵地。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我们将以村为单位及时掌握各村剩余劳动力的第一手资料,建立剩余劳动力资源库,结合镇内民营企业较多的优势,为企业和剩余劳动力牵线搭桥,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并以企业为载体,分期分批举办技术培训班,提高农民实用技能。同时,对进城镇购房、经商的农民简
化办事手续,提供优质服务,加快农民进城。
3、工业强镇,筑牢城镇化建设经济基础。继续实施“工业强镇”战略,突出锻打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通过产业集中和区域整合,把小型企业聚集起来;通过规模扩张和技术革新,把规模企业做大做强;通过改善环境和加强服务,把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和大项目引进来。在重
点巩固好桑园民营工业园的基础上,在绣江路东侧、平普路南侧规划建设一处新型产业园区,重点安置一批科技含量高、无污染的新型企业项目;在蔡庄民营工业区的基础上,向西规划建设一处锻打工业园,打响“铁匠之乡”的地方品牌。通过规划建设,使全镇形成民营工业“三足鼎立”的园区格局。通过发展工业,大幅度提高财政贡献能力,使我们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功能配套,形成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发展的良性循环。
4、商业兴镇,助推城镇化建设发展进程。小城镇作为公共产品集中、农村群众生活消费的主要场所,其承载能力直观表现在它的商业繁荣程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气”是否旺盛。我们下一步将继续发展“沿路商业”,在平普路、镇西路等主干道两侧兴建商住楼,同时在镇驻地西南侧规划新建一处新的商业居住区,按照市场经济规则,鼓励引导更多农村群众进镇落户、建店经商,从而走“以商带住、以住促商、以商住聚人气”的路子。另外,结合新农村建设,鼓励镇驻地村和周边村,按照“紧凑、合理、适用、安全”和节约用地的原则,兴建农民公寓楼,按照社区化管理模式,逐步改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以优美的生活环境、舒适的居住条件、和谐的社会氛围,让群众切身感受到现代化生活的气息,把相公建成经济繁荣、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秩序优良的“乡村都市”。
篇四:小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我们XX镇是宿豫的古镇、重镇之一,全镇共辖14个村、3个居委会、173个村民小组、5.7万社会人口,镇域面积59平方公里,镇区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由于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区位优势,XX的小城镇2000年曾被批准为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2004年又被建设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镇。近年来,特别是去年11月以来,镇党委、镇政府新班子调整后,在市、区两级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把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市、区两级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抓手,以健全组织作保障,以加大投入为关键,以建管并重为措施,在镇财政十分艰难的情况下,挖掘内力、吸引外力,大举全镇之力,艰苦创业,穷干苦干拼命干,全力实施“四加一”工程。目前,有关各项工作,重点突出,整体推进,其中,小城镇新一期规划修编正在筹备,居住小区紧张施工,商业街综合配套,农贸市场陆续规范,民营工业园区建设水平整体提高,整个镇区美化、净化、亮化,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我们提出了“人民城镇人民建,人民城镇人民管,建好城镇为人民”为理念,在今年镇区绿化工作中,村村出力,个个使劲,打树塘,栽树苗,人人义务植树,在镇区几条道路植树3000多株,取得了良好的美化效果。此外,我们调动全镇各机关学校走向镇区打扫卫生、清理垃圾,社会反映非常之好。下面,就把有关情况简要的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
一、精心设计镇区一张总体规划图
2000年由省建设厅村镇建设服务中心规划设计,规划期限为2000年至2020年,近期规划期限为1999年至2005年,远期规划为2006年至2020年,远景展望为2021年至2050年;镇区规划面积为3.6平方公里,远景规划控制面积7平方公里,人口规模为近期1.9万人,远期为2.8万人,镇区路网规划呈“六横十纵”的格局:
六横(自北向南):北环路、富民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