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格式大全网!

奇用标点法大全集

范文大全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德国法西斯占领下的巴黎的《巴黎晚报》上,有一天刊载了一首无名氏用德文写的诗:

  让我们敬爱元首--,

  永恒英吉利是不配生存。

  让我们诅咒那海外民族,

  世上的纳粹惟一将永生。

  我们要支持德国的元首,

  海上的儿郎将断送远征。

  惟我们应得公正的责罚,

  胜利的荣光惟字有份。

  这首诗表面看是献给德国元首--的,难道这位法国无名作者真的这么厚颜无耻吗?不!巴黎人懂得怎样读,他们边读边发出会心的笑声。不久,纳粹下令搜捕这位勇敢机智的无名诗人。

  你知道这首诗应该怎样读吗?原来巴黎人在每一行诗的中间加上标点,然后从上到下分两截来读,这首诗便成为这样:让我们敬爱,永恒英吉利;让我们诅咒,世上的纳粹;我们要支持,海上的儿郎;惟我们应得,胜利的荣光;元首--,是不配生存!那海外民族,惟一将永生!德国的元首,将断送远征!公正的责罚,惟字有份!

  这原是一首“歌颂”--的诗,怎么一下子变成了诅咒纳粹、诅咒--的诗了呢?除了读法的次序不同外,主要的一点就是中间加了标点。正因为中间加上了标点,这首诗才有可能分成两截从上到下的诗。像这样一种巧妙地利用标点从而产生奇妙作用的动脑方法,就叫做标点奇用法。

  有的时候,巧妙地动用标点符号会使你原来的文字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并由此使人产生各种奇特的想法和绝妙的主意,活跃了大脑的思维活动。

  一次,苏联老作家安德烈·梭勃里给《海员报》写了一篇短篇小说,题材新颖,颇有才气,但是层次不清,文章显得很杂乱。编辑们不知怎么办好。老编辑布拉果夫主动把稿子拿去,整整搞了一夜。第二天,当编辑们再次看到这篇文章时,一个个都惊呆了,内容是如此风趣,行文是如此流畅,层次是如此清楚,更加令人惊讶的是全篇文章竟一个字也没有增减。编辑们问布拉果夫,这是怎么一回事?

  布拉果夫回答说:“这里并没有什么秘诀,完全是标点符号的功劳。你们看,这里的每一句,我都打上了标点,还特别仔细地标上了句号。当然,还有分段,也是一件大事情。标点符号就是标出思想,摆正词和词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句子易懂、声调准确。标点符号好比音符,它们牢固地缚住文章,不让它散落。”作家安德烈·梭勃里知道后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那么,怎样才能更巧妙地使用标点呢?

  第一,只有准确地了解文字的意思以及文字的写作背景才能充分发挥标点的妙用,以表达出奇思妙想的含义。

  从前有一个老翁,花甲得子,兴奋不已,结果患了中风,在床上一躺就是5年。临终前,他给5岁幼儿和女婿留下了一份遗书,遗书上这样写着:“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数年以后,幼子成年要与姐夫分家。家产田园归谁呢?两人争执不休,只好去衙门打官司。女婿申辩说:“岳丈夫人在遗书上写得清清楚楚: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县令对无标点的遗书仔细琢磨,提出另外一种点法,把遗产判给幼子。那县令是这样点的:“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究竟谁符合死者原意呢?这就必须对文字的作者以及写作的背景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出奇制胜,发挥妙用,叫人心服口服。县令就是这样做的,而且很符合老翁原意(世上哪有把遗产留给外人的呢?)。所以县令才能棋高一着,胜过那个女婿。

  第二,利用标点的奇妙作用和标点的含蓄性,帮助人们思考,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法国大作家雨果把《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一个出版商,好久没有接到消息。雨果便写了一封信去问。信是这样写的:“?——雨果”,出版商的回信写着:“!——编辑部”。不久,《悲惨世界》这一轰动世界的长篇巨著终于问世了。

  像这样的事例很多,简洁含蓄,耐人回味。在一次宴会上,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巴尔肯博士提出,在座的每个人用最简洁的话写一篇自传。博士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成。正在大家凝神思考之时,有位神情沮丧的青年,很快就把自传写好了交给巴尔肯。自传是三个标点符号:

  ——(破折号)!(感叹号)。(句号)

  这是什么意思呢?青年是这样解释的:一阵子横冲直撞(“——”),落了个伤心自叹(“!”),到头来只好完蛋(“。”)。

  巴尔肯给这个自传写了一个评语,也只有三个标点符号:、(顿号)……(省略号)?(问号)

  巴尔肯对此解释说:青年时期是人生的一个小站(“、”),道路漫长,前途无量(“……”),岂不闻浪子回头金不换(“?”)。巴尔肯的标点是对这位青年的鼓励。

  大家看,两人的标点是多么的含蓄而又意味深长,感人肺腑,充分发挥了标点的作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